首頁 / 閱讀素養 / 閱讀素養

閱讀素養
「閱讀素養」強調學生整合知識,將知識應用在個人生活以及工作領域,並培養「高層次的思辨技巧」與「整合性的思考與溝通」,建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閱讀素養」的核心能力基礎就是「閱讀理解」!藉由多元而豐富的文本閱讀,引導思考的提問與互動討論的教學過程;品學堂《閱讀理解》學習誌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全面性地幫助孩子有效的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

評量


21世紀的文盲,將不是不會寫字和閱讀的人,而是那些無法學習、不願學習和不重新學習的人。

──未來學大師艾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

國內推動「閱讀」多年,各方皆重視並瞭解閱讀教育的重要性。閱讀教學從過去對「量」的要求,深化為對「質」的培養。 因此,老師需要評量的輔助,對學生閱讀理解的品質作檢核。

品學堂《閱讀理解》學習誌的評量設計以「閱讀素養」為主體,依循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中所言:「評量閱讀素養在於瞭解學生們是否具備理解、運用、反思文章內容,以達成實現個人目標,並增進知識,發揮潛能,參與未來社會的能力」為主旨,提供國中學生與老師閱讀理解的評量。

品學堂《閱讀理解》學習誌中每道提問均有清楚具體的評量目標,並且合理安排評量提問中「擷取」、「統整」、「省思」層次的題目比例,引導學生運用「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解釋」、「省思評鑑-文本內容與文本形式」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能力,建立學習的重要能力指標,也是國際認定的評量指標,每一篇評量,都是完整的閱讀素養學習。

閱讀理解

文本


當大英百科全書可以塞進一張光碟裡面的時候,知識將變得廉價而易於取得,能整合這些知識才會成為贏家,唸書只是累積知識,能活用才是重點。

管理與趨勢大師 大前研一

閱讀素養與生活、學習能力息息相關,我們生活中充滿多樣的訊息,要理解這些多元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理解策略,不同文本的形式與主題本情境也將不限於知識性的學習材料,所以,我們從生活中尋找主題,透過廣泛、富生活情境的文本,提供有助於學習閱讀理解的連續文本與非連續文本,幫助老師和學生在教學現場,透過問思教學的引導和討論,培養擷取、分析、比較、統整、思考、提問……多元綜合的理解歷程,融入國內閱讀教育趨勢,符合國際教育發展新思維,在閱讀與思考的歷程中,養成一生擁有的學習能力,厚植孩子的閱讀理解與素養。

閱讀理解

教學


讓我們拾起我們的書本和我們的筆。那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個老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2014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馬拉拉 優薩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

這世界在許多面向,都在經歷一場典範移轉,教育也不例外。當我們還在爭論考試的內容,國際教育思潮已經改變。老師的角色從一位知識的解惑者,進一步成為一位思想的引導者。透過老師的提問,學生展開閱讀的歷程,藉此鍛鍊理解的能力,建立對事物的認知,表達明確的觀點。品學堂閱讀理解的文本和提問的設計,都是為了幫助老師和學生,能在教學現場,以教學翻轉的新趨勢融入國內閱讀教育趨勢,符合國際教育發展新思維。

品學堂的出版品提供的「閱讀小策略」、「文章關鍵解析」,幫助老師和學生釐清文本內容;而「問思解答與說明」則詳細說明問題的思考歷程,並提供問答題正確、不完整、錯誤的範例答案,引導師、生共同對提問的思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

教育部推動國中晨讀運動計畫主持人許育健博士曾談到,有些學校老師很關心閱讀理解策略,致力於發展協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方法,例如摘要策略、連結策略、預測、評估、設問等,這些方式都是能具體增加理解的工具,對於學生解決閱讀困難有所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閱讀策略很好,可是過於關注細節就容易忽略整體,如果只給學生單一的方法,他就只能解決單一的問題。過度發展閱讀方法的結果可能導致學生只是解剖文本,無法以宏觀的視野去看待閱讀,而偏重以既有的模式來解決他目前遇到的問題。

所以在閱讀理解上,我們不只要教「方法」,更要教學生「想法」。臺大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老師說:「不該是把學生當看戲過客的演員!你該是雕塑他們、讓他們成長改變的老師才對啊!」。藉由評量提問,讓學生找尋各種方法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整合性理解,讓學生學會自己問問題,才能面對真實的世界,轉化知識成為生活能力,自行探索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