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雜誌
Order online

首頁 / 閱讀理解雜誌 / 所有雜誌 / 2017 Vol.15 常識

2017 Vol.15 常識
定價:180

A+

A

A-

我們的下一代是棋士?是棋子?還是重寫規則的人?

總編輯 黃國珍  

  5月27日AlphaGo以3比0擊敗世界第一圍棋高手柯潔,在賽局結束後,AlphaGo之父、Google DeepMind的執行長德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發了一則推特,感謝柯潔帶來如此美妙且充滿啟發性的比賽,文中他以「向一位真正的天才致敬」表達對柯潔棋藝的推崇。沒有意外,這個結果再次引起世人對人工智能的廣泛討論。   

  大眾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看法有著極大的差異,有的樂觀且充滿期待,有的則抱持著懷疑或憂心,尤其是人工智能將大量取代人類工作的趨勢。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大眾的焦慮可以理解,因為生存的技能被取代,面對的就是生存的困境;回看從工業革命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情形,機器不斷進步出新,並且持續取代人類工作,但人類也不斷透過與機器協同工作,推動現代文明前進,同時創造新的工作項目。如此看來,似乎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又未必是負面的。   

  在各界的注目下,AlphaGo與柯潔的圍棋對弈似乎是一場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命運的對決,柯潔輸了就代表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關於這場比賽,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不認為這場比賽如表面看來是人工智能與人腦的對決,這次對奕從本質上來看,還是人與人的對弈,但是條件上有差別,真實的情況是「擁有人工智能的人與沒有人工智能的人」之間的對決。其結果很明顯,有人工智能的人贏了這場比賽,這才是需要思考的結果。因為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凡是有能力創造或擁有超越性工具的族群,就擁有了決定生存高度與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力。   

  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是創造文明跳耀的力量或是更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繼續挑戰著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面對如此充滿挑戰的未來,我們在教育改革的思考上是否達到與問題一致的高度,甚至超越問題而有了因應的對策?推動多時的107課綱因故延後1年,關於課綱,媒體上討論最多的是考招制度的變革,但因應新時代的挑戰,其他國家所展現的,是更明確的目標和意志,以鄰近兩國的例子來看:   

  2015年新加坡在世界性教育評比包括PISA與TIMSS中拿了5項冠軍,對新加坡來說,教育看重的是迎戰未來、面向世界、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所以教育政策擬定不只是改變入學考試制度,而是更多資源投入打造培育未來人才的學校與教室,激發孩子主動的學習,協助孩子擁有獨立思考、活用知識的能力。   

  日本經過8年的規劃,將於2018年廢除全國統一考試,結束一試定終身的教育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將近年國際認同度快速提升的IB國際文憑課程納入學生的升學體系,從而以舉國之力,推動日本學生成為擁有「21世紀全球標準技能」的國際化人才。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後的?就是從不認為周遭環境改變跟我們有關係的時候開始的。   

  今年國中會考在5月21日結束,報考人數24萬3564人;這次各科試題內涵是這幾年來最接近「素養為導向」的題目。事實上近年升學考試早已經大幅加快調整的步伐,積極將國際評量的能力指標融入題目中,而學生最直接的挑戰就是閱讀的素養,但教學端適應及調整的速度依舊有限。以國文科為例,題目取材廣泛,命題形態靈活,在閱讀題組方面包含洪蘭、魏德聖、傅斯年、科普文章,再加上2篇文言文,從主題到文章長度對學生的多元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是不小的考驗。其中最關鍵的轉變,一如我過去3年來不斷在各級學校分享的觀念,是語文和閱讀能力的應用光譜,從過去單一作為文學和文化賞析的面向,延伸到將它應用於生活層面。面對這改變,許多老師在研習中都問過這樣的問題:「若現在的考試都不考課本內容,那教課本做什麼?」課本的內容一直是教學的主體,現在都不考了,為什麼要花時間在這上面?   

  這個關鍵問題正好可以引為「當前教學觀念上重要轉換」的討論,請先別急著否定課本選文的價值,這些文章都是優秀作家的作品,需要改變的是教學者的觀念。以往多數老師教學的思考是「這一課要怎麼教?」,焦點放在讓學生學好這一課;現在以素養能力為導向的教學內涵上,教師要思考的是「這一課要教什麼?」,能讓學生保有欣賞的體驗且精熟能力素養,擴大討論主題,加深與現實生活情境的連結,培養形成自我見解的思考能力,把課本內容作為學習的起點,而非終點。老師需要做的不僅是教法的改變,更是對課程的觀念與內涵的轉變。若非從觀念改起,新的教學方法也會受限於固有的觀念而失去其價值。關於固有觀念,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說過值得深思的一句話:「如果我當年去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能看見未來的人不多,能辨識未來就在眼前的人更少。當時只有少數人可以理解亨利.福特的遠見,超越所處的時代,將未來帶到眼前。   

 

更多內容請見《閱讀理解》第15期


本期內容

1.〈血色海灣〉
每年海豚游經日本太地町的海灣,牠們就落入陷阱,與大海永別。

2.〈搞笑諾貝爾獎〉
洋蔥為何可以使人落淚?輕功水上漂是真的嗎?香蕉皮有多滑?這些研究都讓你「先發笑再思考」。

3.〈英國脫歐公投〉
你終究還是跟歐盟分手了,到底是為什麼?

4.〈珊瑚礁〉
一起來認識尼莫的家!

5.〈閨密干政〉
嫁給韓國的朴槿惠,由「首位女性總統」變成「首位遭彈劾下臺的總統」。

6.〈戀愛心理學〉
在空中步道上與你相遇,初嚐小鹿亂撞的滋味,這是戀愛嗎?還是……?

7.〈歌劇魅影〉
「這些事情到底是誰做的?該不會是劇院的幽靈吧?」

8.〈2016年度風雲字彙〉
後真相、另類右派、玻璃懸崖……你認識這些新字彙嗎?

9.〈焚風〉
來了,來了,高溫且乾燥的熱風從山坡上輕輕的爬下來了。

10.〈評價網站〉
你看的是網友的經驗分享還是廣告宣傳?

 

主題閱讀:常識

11.〈一種向著常識的求知〉
在討論臺
灣教育究竟是要培育專業的人才還是通才之前,應先教育孩子具備面對世界的公民能力。

12.〈被低估的Common Sense,真正的「常識」是什麼?〉
Common sense不是臺灣人翻譯的「常識」而已,sense有「感覺」之義,所以common sense應該是「知覺週遭風險的能力」。

13.〈證件補辦筆記〉
小珍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隨著咖啡變涼,他逐漸放下那些找不回的回憶與現金,打起精神,上網查詢掛失、補辦證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