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如有团购需求,或不方便使用刷卡付款,请电洽(02)2377-8228,
或来信至services@wisdomhall.com.tw,将有专员为您服务。
经典,当然要读!但这问题值得再想深一点??
总编辑 黄国珍
在多次学校的研习或对社会人士与家长的分享中,有焦虑的参与者问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我可以理解在这一波素养导向的教育趋势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忧心经典阅读与教学的重要传统被稀释或牺牲掉。如果你问我:「是否应该给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我的答案会是:「当然要!」不过,问题若只停留在这看似必然与正确的答案上,很可能错失对此更深刻思考的机会。经典阅读是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我想分享一点我对这问题的思考,就从:「经典应具备什么条件?」开始吧。
《老人与海》这篇短篇小说是小说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的重要著作,而且是部经典作品。但是,一位老人在海上钓到一尾巨大马林鱼的故事为何可以成为经典?为什么我们需要读它?一部作品被许多人阅读,且获得广大共鸣就必然成为经典吗?许多通俗的畅销小说也具备相同的条件,为什么不被列入经典的族谱中?经典的条件是什么?阅读经典我可以获得什么?在这有事问Google的年代,来看看在Google大神上搜寻「何谓经典?」有什么结果?我马上就看到许多的说明,例如:「典籍,泛指古今图书。现在典籍一词主要是指经过历史的淘汰选择,被人们所公认的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的著作」。这样的答案非常明确,把经典作为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对我而言,我可以理解这定义,但是这和我作为一位普通读者的距离很遥远。
赋予事物定义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尤其越是众所周知的事物,需要的不只是精确的文字,更需要超越性的洞见。关於什么是经典,我没能力说清楚,但是我个人很偏爱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他1991年写作的《为什么要阅读经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一书中所述及的内容。在书中,卡尔维诺心思细密的一方面思辨「经典」的定义,另一方面又逐层谈论为何我们必须读「经典」。为了完整呈现内容,我从网路上取得他在文中对经典看法如下:
1. 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2. 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同时对於保留机会等到阅读的最佳时机来临的读者而言,经典所蕴含的丰富体会也丝毫不减。
3. 经典之书能带来特别的影响,无论是它们深深铭刻在我们想像之中难以忘却,还是隐隐藏匿於层层记忆之下伪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
4.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会带来初读时满满发现的快意之书。
5. 经典是初读却感觉像重读的书。
6. 经典之书对其读者所述永无止尽。
7. 经典之书带著前人理解的光环来到我们面前,尾随其后的又是他们穿过时光长河在各文化中(或者是不同的语言和风俗)所留下的痕迹。
8. 经典就是能在其周围造就一团批评争议的云雾的作品,然而它却能抖落其中的尘埃。
9. 经典是我们道?涂?自以为知之甚多,却在真正阅读时发现它们愈加独一无二、出乎意料并且独具创意。
10.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於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11. 你的经典便是你决不能置之不理的书,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或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12. 经典之作走在其他经典之前,然则读过其他经典的人会立刻认识到它在经典著作谱系中的地位。
13. 经典就是将当下的嘈杂之音化作嗡嗡背景声的作品,而这背景声同时也是经典存在所不可或缺的。
14. 经典是作为时代的背景音而存续的作品——即使处支配地位的当下与之格格不入。
这是一位文学大师以读者立场阐述对经典的体悟、说明经典的条件与价值,其内容本身就已经足以成为经典。但在这典范移转的年代,这番灼见虽然是我个人在书海的指引极星,却不必然成为众人皈依的信仰。眼前的新世代,属於他们的经典正在崛起,漫威的英雄正在置换传统神话的英雄,孩子熟悉的三国是电玩版的战斗指数,孙悟空是《七龙珠》里的角色,《哈利波特》成为新世代的共同记忆,事实上每个世代都在建构属於他们时代的经典。所以我第2个思考的问题是:经典是谁决定的?
这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面向来讨论。第一个面向是:经典本身的诞生。一部著作成为经典,从作者、主题、时代、读者等种种条件,其交错的影响一如蝴蝶效应,我没有能力能疏理,就算能讨论,其过程或许会成为射箭画靶的后见之明,所以这问题留给真正的专家学者。但是我可以思考的是第二个面向:谁选择这些经典应该阅读,这些又是谁的经典?
更多内容请见《阅读理解》第19期
本期内容
1.〈人人心中都有个Player——耳虫效应〉
为什么脑中又不由自主唱起「I have a Pen, I have an apple」?放心,你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2.〈带著小孩去上班〉
能边工作边哄小孩的友善职场,是解决家长兼顾事业和家庭两难的良方吗?
3.〈黑洞非洞〉
隐藏在宇宙中的黑洞其实不是个只进不出无底洞,它的真实面貌可能和你想的很不同!
4.〈机不可失〉
2020年预计全球将有61亿人使用智慧型手机,大家到底都在滑什么?
5. 〈马尼拉烟山〉
菲律宾首都旁有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山,约有5千户「贫民中的贫民」在此寻求温饱。
6.〈听得见的颜色〉
「这首歌听起来像秋天的杏黄色」、「星期一是位脾气爆躁的男子」,这其实不是文学比喻,大约5%的人拥有这种「感官超能力」。
7.〈《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节录〉
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
8.〈飞机转乘〉
若长途旅行无法直飞目的地,只能从第三方转机,转机时该注意什么规定呢?
9.〈霓虹〉
曾是香港繁荣象徵的霓虹灯,如今正逐渐黯淡……。
10.〈史前巨鸟〉
目前发现最大的巨型飞鸟,其翅膀比一些轻型飞机的机翼还长,打破了生物学家认为飞行鸟类体型的上限。
主题阅读:诠释
11.〈诠释:猜测与检测的游戏〉
如果一首诗或一篇比较难的文学作品,必须先有人提示,我们才能领略其美好,那我们真的有理解领略什么吗?靠提示才能懂,这岂不是一种作弊吗?
12. 从爱情转入亲情——读黄乙玲〈无字的情批〉
这首歌建构了一则双线结构的极短篇小说,不但刻画了两个主要角色,还使这两个角色互相呼应。歌词表面上在写情伤,事实上写的是温馨的祖孙情。
趋势文学经典剧场 定风波
有人之处有江湖,有江湖处有风波。宋朝是什么江湖?苏轼经历的又是什么风波?
13.〈苏轼年表〉
14.〈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15.〈以天下为己任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