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现在的改变,将使过去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总编辑 黄国珍
结束欢乐的暑假,老师与学生都回到学校展开新学年度的学校生活。十二年国教第一次的考试分发,也在各界批评与关注下完成。虽然这次分发制度引发争论,但是各界对这次会考与特招的考题,却给予正面的肯定。各学科的试题取材自社会事件、生活议题、课文外的文学作品……等,提问灵活,非死记、似懂非懂就能找出答案,广泛的需要学生应用阅读、理解、统整、分析、推论、整合能力。
这说明了一个趋势——学习的评量指标改变了!过去重视「知识的精熟度」,现在的学生还要加上「理解与思考能力的精熟度」。从这次会考国文科的题目来看,如果学生熟记国中三年的所有课文、注释与国学知识,却没有理解与思考能力的配合,可能仅能答对27%–35%的题目,换算为级距,只能在「C」级距。可见「理解与思考能力的精熟度」一如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所关注,理解资讯并将统整、评鉴、省思能力灵活运用,自行建构问题情境的答案,是目前学习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临近台湾的香港是亚洲最早参加PISA的地区,香港中学生在阅读上的统整解释与省思评鉴能力较其他亚洲国家学生表现较佳,就是因为评量改革的理念和PISA吻合。不仅保留华人对学习的正面态度、持续重视对文学的欣赏,同时也加入实用性文本的阅读理解练习,并用不同层次的理解提问评量学生,了解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回答问题与共同讨论中,培养学生理解与思考能力的精熟。
长久以来,台湾一直都有考试引导教学的讨论,考试的确会影响教学,但是影响更深远的是使用考试作为教学工具的老师。考试本来就是检测学习的评量工具,但是这工具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力或是成为打击学生的挫折,取决於使用者的方式和态度。在阅读教育中透过师生讨论的过程,老师藉由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的同时,老师正在进行「动态的评量」。面对这波教学方法改变,老师要如何调整跟准备呢?品学堂《阅读理解》季刊第4期,很荣幸能采访到国立新竹教育大学的陈明蕾教授,延续上一期许育健老师与编辑部所汇整〈关於阅读教育的12个Q&A〉,进一步说明在现今重视提问互动的教学现场中,老师如何回应学生的提问,又如何在讨论的过程中,以开放、敏锐的态度,鼓励学生参与,并且留心学生「有意义的错误」,将错误转成为正面学习的契机!
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故事、人物角色、文字语言展现了不同作者深邃幽微的心灵世界与多面的价值思维,创造跨越时空的深远影响。因此对我们编辑团队而言,文学是最富挑战性的文本。这期我们感谢作家黄春明先生授权转载他曾被选入国文课本的散文作品〈屋顶上的番茄树〉,并且让我们藉由文本分析与设计提问,为这篇动人的散文提供一个欣赏与理解的学习。从这期开始,我们编辑的内容开始增加文学的比重,让各位了解理解与思辨的能力,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层的探索作品的寓意与作者的心思。
品学堂《阅读理解》季刊第4期,编辑过程中,我个人最大的学习是陈明蕾教授所说的「有意义的错误」。前进的过程中每一个错误都是成为更好的基石,我们团队也以这样的体认,在推动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持续努力。教育的趋势在改变,教学现场在改变,评量的指标在改变,学生需要的能力在改变……我们现在的改变,将使过去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让我们一起继续「品阅读、学理解」!
本期内容
1.〈长毛象日记〉
踏上寻找长毛象的冰原之旅,沉睡数万年的巨兽将被唤醒
2.〈纸本书vs.电子书〉
2012年,在电子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竞争之下,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停印发售纸本,标志著纸本书在数位洪流中的衰退。在未来的世界里,纸本书可能会消失吗?
3.〈诸神的黄昏——以毁灭为创造的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不仅描写世界诞生,也重视叙述世界的毁灭
4.〈娃娃新娘〉
5岁的小孩可以结婚吗?虽然不符合法律规范,童婚仍然是许多国家不能说的秘密
5.〈法医学〉
在未解剖遗体之前,如何得知死亡的真相?仔细聆听死者的声音,线索就藏在细节里
6.〈现代社运大打科技战〉
在网路发动一场数位世代的社会运动
7.〈观审制〉
在审判的天平上,如果你有机会裁量罪责的重量,你的正义,可能将为生命戴上枷锁或画上句点,你会如何移动判决的砝码?
8.〈屋顶上的番茄树〉
世界上,没有一颗种子,有权选择自己的土地。
9.〈墙上挂饰〉
为什么 Facebook 是蓝色的?为什么速食店不适合等人?原来是色彩的神奇魔力!
10.〈科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科学真的值得我们信赖吗?失败的实验结果需要被重视吗?
11.〈小南门〉
为什么台北城只有小南门,没有小北门、小西门或小东门呢?
12.〈庄子选读——无用之用〉
「无用」也有用处吗?「无用」的用处是什么?
阅读达人:陈明蕾 博士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教学有方 使学生学习有方〉